顺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十九大报告英译_开题报告
文档分类: 免费论文 编辑:英语论文网 上传时间:2019-04-06

A Study on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in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Theory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十九大报告》作为本年度最重要的政治性文件之一备受国际瞩目。《十九大报告》外文译本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首次邀请外籍专家参与党代会报告外文版译校工作的成果。该课题以翻译生态学的顺应选择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十九大报告》英译版本为案例,试图分析出《十九大报告》的翻译生态环境即该报告的特点以及翻译难点、接着分析处理语言层面难点的翻译策略,再评价这些翻译策略达到了怎样的翻译效果,从而为翻译政治性文件的翻译原则、技巧添砖加瓦并拓宽顺应选择理论的应用领域。

本课题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顺应选择理论。国内外有诸多学者对此理论进行解读和批评,该理论在翻译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政治性语篇中的应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纽马克(Newmark, 1982)指出“翻译理论着重研究翻译选择和翻译决策而不是对原文或译文的操作”。奈达(Nida)也在他题为“A Fresh Look at Translation”(2000)的论文中讲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做出成千上万种决策,这些决策包含翻译选择,这样做是为了适应另一种文化、另一种语言、不同的编辑者、出版社和读者。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论”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规律,国内学者胡庚申先生(2004)选择这一学说,借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理,证明了翻译活动由适应和选择两个步骤构成,其中适应是目的,指译者对翻译环境的适应;选择为手段,指译者对译文的选择。

《十九大报告》官方英译版本公布已有半年之久,目前尚未《十九大报告》的英译研究。顺应选择理论的有效性需要大量的实例来进行检验,而对《十九大报告》的英译研究正是对已有理论和策略的印证,从而拓展顺应选择理论的运用领域。通过此个案研究得出此类文体的翻译原则,从而来指导政治语篇的汉英翻译并提高其翻译质量,因此本选题的学术意义重大.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课题任务:

1)译者面临的翻译生态环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适应该翻译生态环境

2)译者如何做出语言层面的翻译选择以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

3)译者选择的翻译策略是否适应了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

重点研究内容:

1) 译者面临的翻译生态环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适应该翻译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语言特点以及翻译难点是什么?

A. 中文表达并列谓语或并列短句居多,句型单一,用词抽象重复,译文更易结构松散,枯燥晦涩。政府报告句子偏长,句型结构单一,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一逗到底” ,连接成分使用不多,层次不太明显。而英语要求句子结构紧凑,逻辑关系严密,层次分明,主谓关系密切。这种句法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增加了翻译难点。

B. 严肃的政治性特征,对忠实原文的要求更严,为了政治上保险容易套用中文结构亦步亦趋,导致译文机械呆板;

C. 中文表达多用成语、习语、修辞,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新提法难以从英文词典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词,这些特点增大了文化理解难度。

2)译者如何做出翻译选择以适应该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来做出了翻译选择(analyse)?这些翻译选择使译文达到了怎样的效果,从而适应了该翻译生态环境(evaluate)?

A. 处理中文句式的方法,使译文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增强译文的流畅性: 

a. 替代重复指称和使用主从结构。英语不喜欢重复,汉译英时要想方设法避免重复,主要手段有用代词代替、缩短或去掉修饰成分、使用概括性名词和变换用词等。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汉语句子里并列关系居多,孰主孰从不明显。汉译英时经常需要用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加连接词等手段把并列结构转换为从属结构,以突出句子重点,主次分明,合乎英语的行文习惯。

b. 吃透原文的精神,重原文内涵,摆脱中文句型的束缚,按照英语规律和习惯, 利用加字、减字、转换词类等技巧, 甚至调整全句结构, 使译文通顺流畅。

B. 处理严肃的政治性特征的方法,使译文既严谨又生动,提升译文逻辑与美感:

a. 对同一中文词汇、短语使用多种英文替换表达,减少英译本的乏味。如把“加强”一词,根据语境分别翻译为“fortify”,“put emphasize on”,“stress”和“emphasize”。

b. 对主语混杂句、零主语句、长并列句进行拆分、重组、增加、分离,使译文更符合英语思维逻辑和阅读美感。

C. 处理文化理解难度的方法,使译文更能传递政治思想及文化内涵,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传播性。

a. 直译。直译已有官方翻译的中国特色表达,如“一国两制”译为“one country,two systems”;直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如果该新概念的含义有在在上下文中体现:如“新常态”译为“new normal”。

b. 意译。译出语境意义而非字面意思;译出同一词汇的不同含义,如“农”可根据语境翻译为“agriculture”,“rural areas”和 “farmers”。

c. 释义。对于四字成语、习语,采取解释内涵的方法而不拘泥于形式。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汉语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被译为“A just course should be pursued for the common good”。该英译摆脱了四字成语的形式束缚,译出了最核心的内涵。


上一篇:《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陌生化的死亡哲学_开题报告
下一篇: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莫里森小说《慈悲》中的家园建构_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TAG: 顺应选择论 十九大报告 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