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新闻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运用及汉译_开题报告
文档分类: 免费论文 编辑:英语论文网 上传时间:2019-02-02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人们刚开始对被动语态的研究非常不成熟。传统学者一直讨论着 “有主动形式无相应被动形式”和“有主动形式无相应被动形式”的各种情况。因此,对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研究不太成熟。现阶段,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已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有了创新性发展。首先张培基等人等人认为,英语中被动语态适用范围很广,汉语被动语态适用范围狭窄,因此译成汉语时,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句,因此提出三种方法。刘季春认为,英译汉时,大量被动语态的句子需转换成汉语的主动语态,而汉译英时,许多主动句可以译成英语被动句,因此,提出了两种方法。武峰认为,被动语态的翻译分为四种方法。从以上三位学者对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的研究看出,学者张培基和刘季春虽然大方向上相同,但后者较前者在汉语被动句方面分的更为详细,分为不带有汉语被动意义标记和带有汉语被动意义的被动句,在这一方面是一个创新。而学者武峰打破了之前的分法,创新的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可以看出,人们对其的研究角度趋于多元化,不断打破常规,提出多种方法,让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更加丰富,其成果也很丰硕。此外,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个理论对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的阐释是完全成功的, 因此,一个单一的、简单的对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的阐释是不行的, 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的研究更需要多个人的交流与合作。基于对BBC News语料的研究,本文希望对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首先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提出三种方法。第一,译成汉语主动句(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宾语、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增加主语)。第二,译成汉语被动句(“被”或“给”、“(遭)受”、“为…所”)。第三,译成“把”“使”“由”字句。著名学者刘季春的《实用翻译教程》提出了两种方法。第一,译成汉语主动句。第二,译成汉语被动句。(译成不带有汉语被动意义标记的被动句、译成带有汉语被动意义的被动句-“被”、“受”、“遭”、“所”、“获”、“给”、“由”、“把”、“使”、“加以”、“予以”、“蒙”、“不得”)。武峰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认为,被动语态的翻译分为四种方法。第一、变被动为主动。第二,寻找“被”的替代词(“是…的”、“让…给”、“为…所”)。第三、科技文献用“可以”。第四,有“被”不用“被”。这些学者都涉及到了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对其的研究角度趋于多元化,不断打破常规,提出多种方法,让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更加丰富,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文主要围绕被动语态的运用及其汉译技巧展开研究,最终提出了五种汉译技巧,即变被动为主动、保持被动形式不变,不翻译,翻译成“是…的”和固定结构。该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被动语态的定义、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使用被动语态的优缺点、中英文在被动语态这个方面的不同点,新闻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的原因以及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关于被动语态的定义,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关于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凡是在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等等场合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等场合下用被动语态。关于被动态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凸显出事情的客观真实;强调被动者,引起人们的注意;行文流畅,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等等;其缺点在中文具有贬义。关于中英文在被动语态的不同点,英文善于用被动语态;中文不善于用被动语态,多用主动语态。关于新闻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原因,强调事情的真实性,强调事情的受动者,行文流畅,含蓄礼貌等等。关于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我提出了以下四种方法。 

四、研究工作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完成文献检索,确定论文题目 

2、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3、学生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4、提交论文初稿 

5、完成论文修改,提交论文纸质文档一式三份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七年级语音教学的研究_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 TAG: 新闻英语 被动语态 英语论文